现将《宁津县大柳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
当前,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既要应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以及国内外矛盾转变的挑战,也要解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难题。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编制必要性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和《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的通知》(鲁自然资字﹝2019﹞61号)要求,深化落实市县重大发展战略以及《德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宁津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相关要求,我县组织编制了《宁津县大柳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三、起草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 修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的通知》(鲁自然资字﹝2019﹞61号)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山东省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审查要点及成果汇交要求(征求意见稿)》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标准(征求意见稿)》
《宁津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宁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四、起草过程
2022年10月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作为建设项目用地审核报批的依据,之后编制完善了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并多次向其他相关部门单位进行意见征集和协商修改。
五、制定意义及总体考虑
(一)明确城镇职能及发展目标
大柳镇主要职能定位为县域副中心城镇,以发展木材加工、苗木花卉种植、旅游服务、汽车零部件等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依托大柳镇优美的生态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快与宁津县一体化发展,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镇。
2025年发展目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现代化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初步建立;全面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推进农副产品加工、木器加工、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普遍提高;动能转换成效进一步增强,工业产业平台进一步完善。
2035年发展目标: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全面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全面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建成“水秀、林郁、田沃”的生态空间;形成农产品加工、木器加工、现代服务产业集群,高质量建成工业产业平台。
2050年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镇,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成为宁津县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高效农业发展区,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镇。
六、主要内容
(一)构建全域开发保护格局
1. 落实三条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2. 落实宁津县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大柳镇构建“一心、两轴、三廊、四区、多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一心”:指大柳镇镇驻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乡镇特色塑造,建设成为全镇综合服务中心。
“两轴”:为沿104国道打造城乡发展主轴,沿大田路打造城乡发展次轴,加强各村域间的交通联系,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
“三廊”:依托大柳镇丰富的水系资源,将镇域打造为3条乡村生态廊道。加强流域生态修复与景观治理,带动周边村庄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等功能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态空间。
“四区”:根据镇域产业资源分布情况,分为四大片区。即:优质农业种植区、生态资源旅游区、自然养殖观光区、创新产业发展区。将多元化空间体系相互融合,开创大柳镇特色化发展之路。
“多点”依托大柳镇各类特色的产业、农业、旅游等资源,打造多个空间节点。
3. 科学划定规划分区,协调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将镇域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等5类规划分区。
(二)优化镇域空间布局
1. 优化农业布局,保障农业空间
引导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向园区集聚,支持新型农旅结合特色化业态有序布局,支持培育和提升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和田园综合体,创建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提升加工转化增值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
在满足耕地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立体种养、绿色果蔬、花卉苗木等农业新形态。培育石榴、花卉、番茄等特色品牌。
2. 优化生态保护格局,锚固生态空间
规划贯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天蓝水绿、土净景美的目标,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巩固和提升碳汇能力,重点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建设“水秀、林郁、田沃”的生态空间。
3. 明确镇村体系,优化城镇空间
据大柳镇现状发展条件,考虑交通区位等因素,结合村庄迁并工作,统筹安排镇域内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镇域产业空间布局,总体形成“一心、两轴、多区、多点”的产业布局结构。
“一心”:位于大柳镇驻地,作为全镇综合服务中心。布局行政办公、商业服务、商务办公、科技研发、文化体育、医疗教育、康体娱乐等功能,服务产业发展、辐射全镇。
“两轴”:以104国道打造城乡发展主轴,依托国道带动大柳镇产业经济发展。以大田路打造城乡发展次轴,以镇驻地及李满中心村带动镇域北部村庄的全面发展。
“多区”:即为优质农业种植区、特色瓜果种植区、高效畜牧养殖区、田园休闲生活区、特色花卉种植区。
“多点”:围绕两条城乡发展轴,发展大柳镇各具特色的特色产业、绿色农业、田园生活、休闲旅游等空间节点。
(三)完善实施保障新机制
构建“县-乡镇—村”协同的纵向传导机制,建立有效约束的横向部门衔接机制,完善规划落地的实施管理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机制。
七、需公众广泛知晓的事项
《宁津县大柳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规划范围包括镇域和城镇开发边界两个空间层次。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其中,规划近期至2025年,规划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八、名词解释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三区”中的农业空间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和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生态空间指具有自然属性的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城镇空间指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
“三线”中的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的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城镇开发边界是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空间品质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及各类开发区等。
九、规划的主要指标和数据
大柳镇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行动纲领,是引领小城镇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战略蓝图,是编制各类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下位规划的基本依据。
严格主体功能区,明确城镇发展重点及目标。制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构建全域开发保护格局。强化空间底线管控,严格落实上级传导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及耕地保护目标等重要数据。明确规划分区,强化重要控制线。
十、联系方式
联系科室:宁津县自然资源局大柳国土所
联系人员:刘立红
联系电话:13853458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