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属于业务结构复杂、专业性强的行业,其内部审计更是和一般企事业单位不同,不论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标准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近期笔者参与了对某地方农商银行风险管控和财务管理情况审计调查,结合此次审计经历,笔者从审计发现的问题入手,提出审计视角下提升内部审计的措施建议。
一、农商行内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生搬硬套、流于形式。内审人员知识更新慢,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财务制度、内审制度大多照搬照抄上级部门的相关制度,未结合本行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导致系统性、操作性不强。对涉及发放不良贷款清收奖励、业务接待及宣传费用等最新财经纪律规范性标准关注不够,未明确相应操作标准,存在操作流程和控制环节方面的风险。
(二)财务监管不到位、透明度不高。总行对下划给支行的宣传费用追踪管理不到位,对于费用额度是否合理、是否用在实处、是否促进业务增长等情况关注不够。部分支行实际采购与集中采购定点供应商不一致,进而产生财务支出不公开、不透明等问题。财务管理部门对费用报销把关不严,未进行真实性审核,财务监管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内部管理较为粗放、约束性差。银行管理观念较为陈旧,缺乏预算管理意识,预算内容过于简单,大都是成本预算。预算编制只有一个总体估算数据,未细化到部门和业务层面,导致成本核算模式粗放,对成本管理缺乏系统性统筹,不重视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银行利润率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四)审计手段存在局限性。金融系统内审手段单一,目前审计部在审计时,除了从部门部室和网点获取相关资料外,还通过一些外部查询渠道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例如天眼查等,但贷款资金转入他行后,无法查看他行流水,对审计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业务方式逐渐转变,对内审工作提出更加严峻的考验,在实际中,审计人员对网络系统的监控力度不够,近年来,利用网络漏洞形成的挪用、贪污等案件屡次发生,给金融风险防范带来了隐患。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一些建议
针对当前该农商银行内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改变以往简单孤立的财务核算模式,借助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结合银行实际情况,改革财务管理体制,构建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从内控控制根源入手,完善集中采购、成本管理等制度,堵塞因此引发的财务管理漏洞,使财务管理渗透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二)不断增强内审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审计人员的道德修养。培养审计人员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审计事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领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积累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拓宽知识口径,扩展知识范围,满足日益发展的业务需要。三是打造科技性审计队伍。培养科技型人才,利用大数据,通过非现场新创模型、自设模型,筛选疑点数据,有针对性的进行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三)进一步细化审计程序。一是认真做好审计前抽样和分析工作,到网点调查了解,征求部门部室意见,结合审计目标,科学编制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二是利用非现场疑点数据模型,运行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模型,在开展现场审计前,通过验证、分析发现可疑数据,提高现场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三是审计项目结束后,总结审计中存在的不足、遇到的问题,为后期审计项目积累审计经验。四是完善绩效考核办法,不仅对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和审计报告进行考核,同时加强对后续整改督导跟踪落实的考核力度。
(四)有效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与监管部门EAST现场检查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送和功能对接,完善科技审计手段,加大对法人机构高风险点监测力度,提高审计工作的穿透性。其次,建立先进性、拓展性良好网络系统,实现内部审计系统与各部门信息化应用系统的联网,从而达到实时监控的效果。最后,应加快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信息系统审计技术在农商银行内审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