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 >新闻发布会 >正文
名  称:
德州市“深化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索 引 号:
371402/2022_74466287
文  号:
发文日期:
2022-09-06
发布机构:
齐鲁壹点

德州市“深化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来源:齐鲁壹点      发布时间:2022-09-06
 

9月6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德州市“深化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德州市宁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海永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宁津县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的有关情况。

据悉,今年以来,德州市宁津县围绕德州市委提出的“地尽其值”改革要求,积极探索“飞地”模式,通过将农村腾退的建设用地在镇域内有偿调剂使用,打破党建共同体发展瓶颈,激活发展动能,实现“一子落而全盘活”。

坚持问题导向,用活上级政策。全力推进党建共同体建设,首先要破解资源利用不足、产业发展不强等问题。土地是共同体的最大资源,但随着土地政策越来越严,如果农村建设用地不能实现有序流动整合,这个最大资源就会变成最大瓶颈。比如,有的村无地可用,有的村有地无用,有的村土地利用效率过低。如何把土地资源盘活用好,提升党建共同体发展活力,曾是宁津县亟需解决却又无从着手的问题。《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实施细则》(鲁自然资发〔2021〕7号)提出,农村腾退的建设用地可以在镇域内有偿调剂归并集中利用。这一规定,为宁津县提供了破解农村土地问题的金钥匙。宁津县将落实“7号文”纳入全县改革“出圈”事项,由县委副书记牵头,盯到一线找思路、抓落实,千方百计建“飞地”、助发展,走出了一条推动低效农村建设用地有序腾退、有偿调剂、有效利用的新路子。

坚持试点先行,实现点上突破。将王世英党建共同体作为全县首个试点先行先试。王世英党建共同体由王世英村、张蜚村等11个行政村组成,区域内入驻多家企业,已成为中心镇发展的新引擎。通过村庄融合和土地复垦,王世英村节余建设用地指标63.5亩,暂时闲置。与此同时,位于张蜚村的五谷食尚公司却因缺少建设用地,扩建计划迟迟不能落地,制约了企业发展。依据“7号文”规定,把王世英村的54亩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五谷食尚公司,使投资5亿元的五谷食尚扩建项目成功落地,吸纳共同体内3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每年为镇财政增加税收1500万元。

王世英党建共同体通过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了效益最大化。获得的土地指标出让收益补贴村庄建设,让村民几乎不用花钱就住进二层楼房;预留的9.5亩建设用地,引进韩国泥鳅深加工项目,拉长泥鳅养殖产业链,每年为集体增收70万元;复垦的土地托管给鲁供现代农业发展集团耕种,每年为集体增收8万元,为推动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典型引路,有序增点扩面。推行“飞地”模式,政府行为必不可少,制度建设至关重要。试点成功后,通过召开座谈会、蹲点调研等方式解剖麻雀、总结提升,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首先是完善流程。明确了“共同体申请—乡镇规划—县级论证”工作流程,即由共同体提出初步申请,乡镇制定规划方案,经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统一论证后上报立项。

其次是有序扩面。统筹考量群众意愿、村庄实际、产业发展等情况,确定9个共同体进行“飞地”扩面。计划清理废弃宅基地及附属地块597处,腾退建设用地560亩,推动张大庄镇家具产业园、时集镇五金铸造产业园、保店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和项目加快发展。各“飞地”项目实施后,将有662户群众实现低成本上楼,52个行政村实现集体收入倍增,落地项目24个,总投资31.6亿元。

目录管理登录 |  政务邮箱 |  政民互动后台
中共宁津县委 宁津县人民政府主办 宁津县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监督电话:0534-5222244 地址:山东省宁津县中心大街17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14220021 鲁ICP备06041326号 鲁公网安备 37142202000130号
支持Ipv6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