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 >新闻发布会 >正文
名  称:
“活力新城、幸福宁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柴胡店镇专场)
索 引 号:
371402/2022_76992718
文  号:
发文日期:
2022-10-26
发布机构:
宣传部

“活力新城、幸福宁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柴胡店镇专场)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10-26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宁津县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柴胡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苑世云先生,柴胡店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室主任戴琰先生,柴胡店镇党委委员张振彪先生,向大家介绍柴胡店镇加快建设“活力新城、幸福宁津”的开展情况。

首先,请苑世云先生介绍柴胡店镇建设总体情况。

首先,我代表柴胡店镇党委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向长期以来,关注和支持柴胡店镇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深深的感谢!

近年来,柴胡店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六大提升行动”不动摇,按照县委“一心三区一带”发展思路,凝心聚力、创新实干,加快党的建设、产业建设、城镇建设“三大建设”,牢牢守好一排底线,切实负担起全面助力“活力新城 幸福宁津”建设的责任。

1.大抓基层,重抓党建,聚力创建高品质中心镇,围绕党的建设争先锋。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牛鼻子,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充分发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组建起一直能打硬仗,敢于冲锋、勇于革命、善于创新的队伍,创建“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坚持大抓班子建设、青年干部培育、农村党组织建设三条主线,在急难险重中锤炼干部,在一线培养干部识别干部,同时,积极优化干部结构,坚持以老干部带新干部、新干部帮老干部,重用有为年轻干部,强化示范带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与活力。持续探索“9+1”党建融合新模式,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共同体为依托,管区干部有序下沉,各村村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轮流值班值守,周边村庄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富带贫”的模式,抱团发展,推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面承接好权责事项和办理人员“双下沉”,建立“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工作格局,用好党建引领“1135”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群众诉求+多元化解+司法确认+政务监督”一站式服务新模式,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为“县镇同权”改革事业蹚出路子。

2.明优势,挖潜力,着力打造以“重点项目”为核心的产业高端化集群,围绕产业强镇抓攻坚。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大各类“低、小、散”产业整合,构建“一二三”镇村产业发展体系,推进镇域产业聚集、促进镇村联动高质高效发展。规划形成“1+4+N”的产业体系结构。即:“1”——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4”——以田园新镇融合发展、农养融合发展、高效农业种植和文化旅游为四大产业功能划分;“N”——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文化资源,在发挥“铁路器材、电梯整梯、汽车零部件、食品深加工”等四大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强链、补链、延链,构建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的产业体系,力争3年内建成10亿级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3.补短板,强功能,着力打造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围绕民生福祉抓提升。通过美丽村居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口集聚,全镇推广“王世英飞地改革模式”,推动镇域内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集约高效利用。加快实施桃源里、悦馨苑两个万人社区,稳步扩大城镇人口规模,拉大镇域框架,增强城镇承载力和辐射力,实现镇驻地常住人口增长6—8%以上。打造三个省级美丽示范村,投资750万元,对柴胡店新村、吕庄村、店西刘村整体规划提升,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聚焦城镇建设扩容提质,逐步完善驻地功能配套设施,规划实施173.71亿元的43个重点项目,与中铁十二、十七局,中铝集团,山东土发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积极谋划债券项目10个,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截至目前,总投资55.85亿元的18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逐步实现城镇功能便民利民,稳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实施总投资2.6亿元,占地面积23亩的污水处理厂+消防站项目,目前规划已完成,正在办理土地手续。镇驻地4个污水处理站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0%。配套建设地下管网20公里,已开工建设5公里。实施了柴尤路、柴孟路改造拓宽、村级公路改造等工程,构建起“四横、五纵、两过境”的干线路网格局,拉开了城镇发展框架,打通了村级发展的“神经末梢”。

4.抢政策,抓机遇,着力打造以“高效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围绕共同富裕做文章。大力推进总投资1亿元占地5.1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快建设柴胡店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现特色产业跨越式发展。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以泥鳅养殖、飞蝗养殖、蟋蟀养殖、蜜薯种植、蔬菜种植、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共享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确保3年内所辖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其中20万元以上的达到54个,50万元以上的达到18个,完成村集体增收任务。依托蟋蟀文化、红色文化和大刀文化三大文化,以“乡村更新”为抓手,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构建独具柴胡店镇特色的“3+5”乡村旅游综合体新格局。

5.牢牢守住一排底线。底线工作“一稳皆稳、一失皆失”,

我们时刻紧绷安全稳定这根弦,坚守底线意识,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紧盯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安全生产、信访维稳、不实耕地、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问题整改回头看等行动,以“恒变”的观念应对“万变”的风险,更好地守好“一排底线”切实维护好、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疫情防控: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按照“十到位一处理”原则,全力做好人员流调、核酸检测、物资储备、场所码应用、宣传引导等各项工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安全方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制定检查方案,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企业、重点场所,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人员走村入户对防溺水、CO中毒、燃气安全、危房、道路交通等安全问题进行排查,并建立台账,及时销号,切实筑牢安全防线。

生态环保方面:对重点信访问题回头看。组织执法人员对中央、省、市信访问题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死灰复燃,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进行及时干预,确保环境质量不出问题。同时,督促包村干部、村干部密切关注辖区动态,对新滋生出的小散乱污企业进行严厉打击取缔。在麦秋秸秆禁烧期间,组建巡逻队,全镇机关干部中午全部驻村值守,保证了辖区内未着一把火,守护了群众财产安全。

信访维稳方面:在全镇实行“科级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每日至少有一名科级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到岗坐班接待来访群众,组织专班力量,密切关注重点人员,实行每日两报告制度,做到人在控制之内、情绪在掌控之中、行踪在掌握之中,坚决把人稳定在当地。

不实耕地:构建“科级干部+管区+村+网格员”责任体系,对照问题清单,逐一整改销号,健全不实耕地整改后续管护长效机制,画好全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一张图”。

坚决筑牢防汛抗旱安全防线。进一步修订完善柴胡店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了《柴胡店镇低洼地段、危旧房屋人员安置转移方案》,成立了9284人的防汛抗险队伍,同时,建立健全防汛物资储备保障制度,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生汛情及时处置。

柴胡店镇全体机关干部坚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在全镇形成“上下齐心、左右联动”的良好工作局面,以高质量发展赋能“活力新城 幸福宁津”建设。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问题1:您好,我是宁津报的记者。请问柴胡店镇目前社会治理基本情况。

戴琰:谢谢您的提问。

柴胡店镇在乡村治理创建工作中,聚焦机制创新,紧抓融合治理,全力提升治理效能。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系统集成为主线,聚焦“扩权、筑基、赋能”目标,积极培育打造党建引领“1135”社会治理体系,着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中条块资源配置不平衡、五指分散不成拳、上下衔接不通畅等矛盾,进一步增强基层治理内生动力,释放城镇发展活力。

构建党委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一个工作统领”。柴胡店镇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研究制定了《关于柴胡店镇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以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为支撑,以党建共同体为载体,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在党委领导下,各成员单位统一步调,健全机制,凝聚共识,形成重点推动,上下联动,系统互动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建设。

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一个平台”。柴胡店镇依托新河花园社区、王世英、崔杨等党建共同体,以“为民、便民、惠民、安民”为宗旨,突出基层共建共治、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全力做好社会治理和便民服务“融合”文章。一是全面做好扩权文章。柴胡店镇紧紧抓住国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倾、权力下放的有利时机,将210项行政审批事项、90项公共服务事项、45项高频行政处罚事项,20余名工作人员深度融合,全面承接好权责事项和办理人员“双下沉”,同时,通过建立“一支综合执法队伍”,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为“县镇同权”改革事业蹚出路子。二是全面做好筑基文章。依托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庭等法治保障机构,将网格中心、矛盾调解室、心理辅导室、信访接待室、法律援助室、12345民生热线、纪律审查室等进行融合,形成兼具“群众诉求+矛盾化解+司法调解+政务监督”功能的格局,系统集成解决群众诉求,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样板。三是全面做好赋能文章。按照“一次办好”的要求,放大“最多跑一次”理念,优化“一站式”服务模式,将乡镇干部和县直工作人员全部下沉至党建共同体,为党建共同体注入动能,通过帅位前移,搭建群众与政府连心桥,缩短了群众与政府的距离,让群众足不出村即可办理相关事项,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基础支撑、工作运行“信息化”枢纽支撑、雪亮工程“实战化”科技支撑“三个支撑”。一是强化网格化治理。根据实际情况绘制柴胡店镇全科网格化图谱,将辖区划分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10个,三级网格132个,四级网格886个。按照人员、职责、资金、管理“四集中”原则,严把“学历、年龄”关口,建立有激情、有能力、有责任的专职网格队伍,同时,积极吸纳周边党员、志愿者等群众加入到网格队伍中来,组建“1+N”网格队伍,充分发挥网格员“地缘熟、人脉广、信息通”的功能优势,将网格内人、地、物、事、网、组织等基础数据,全部纳入到村级治理中来,形成了““一网统管、一办到底”网格化治理机制。二是强化大数据支撑。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建成综合信息指挥系统,实现便民服务、投诉举报、政务咨询、效能监察、智慧村务一体化监测运行,让数据多跑腿,解决群众多地跑、反复跑,实现数据资源量化分析可视化、智能化,为实时预测预警、研判分析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三是强化雪亮工程运行。依托德州市研发的网格e通APP以及微连心小程序,深入实施“平安网格六小工程”,重点摸排辖区内小隐患、小纠纷、小案件、小事故、小麻烦、小需求,将事件上报至网格中心,纠纷化解、心愿诉求从线下办转变为线上线下联动办,实现案件一网归集、一网分流、一网办理、一网反馈、实时跟踪、事后可查,全方位提升群众满意度。

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作用”。柴胡店镇通过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并举,为基层治理“赋新能”,打造基层善治新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聚焦政治引领。紧紧抓住党的建设牛鼻子,树牢融合发展理念,抓紧抓牢党建联合体建设,党员干部全面下沉,激发干事激情,让基层治理“活起来”“动起来”。二是聚焦法治保障。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常态化机制,实行一村一干警、一村一法律顾问,推行法律援助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服务措施,为群众提供精准法律援助服务,同时,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庄、社区、学校、企业、家庭“五进活动”,营造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让法治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三是聚焦德治教化。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移风易俗等先进典型、公序良俗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居民素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四是聚焦自治强基。探索形成以微谈话、微队伍、微调解、微心愿、微活动为内容的五微工作法,引导村庄(社区)建立完善村规民约,以新模式、硬制度引导群众参与村庄管理,共谋基层善治。五是聚焦智治支撑。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全面推进“云端治理”。通过搭建云平台、创建小程序,实现在线办公、掌上办事,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完善视频终端监控体系,实现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时间响应和统一调度指挥。挖掘智能化技术在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等领域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问题2:您好,我是宁津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请问柴胡店镇中心镇建设如何破解用地难题?

张振彪:谢谢您的提问。

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素在土地,最大的发展空间也在土地。柴胡店镇用好用活中央和省关于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政策,推动镇域内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集约高效利用。

一、用好政策、试点破冰

先行先试、找到突破口。将产业基础好、群众意愿高、支部建设强的王世英村作为试点,系统谋划土地综合利用方案,腾退节余土地指标63.5亩。通过出让收益、镇内调剂,村民几乎没花钱就住进了二层合院风格的新家园,54亩指标成功激活中心镇总投资5亿元的五谷食尚二期项目,剩余9.5亩用于村内引进韩国名君泥鳅深加工、飞蝗养殖、光伏等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目前,王世英村劳动力有67人,从事本村产业项目23人,就近产业园务工34人,人均年收入4.5万元,村集体收入保障物业费和低收入家庭水电费,实现生活成本只降不增、工资性收入只增不减。

二、由点及面、凝聚共识

以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开,让群众感受改革成效,共享改革红利,凝聚改革共识。一是坚持典型引路。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到王世英村看现场、看成效。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王世英村党支部书记讲思路、讲方法,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信心。二是突出精准扩面。坚持需求导向,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紧扣群众意愿、村庄实际、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考量,将具备可操作性、基础优势好的村庄筛选出来。三是严格程序步骤。建立“村级申请--镇级规划--县级统筹”工作机制,即由意向村党支部提出初步申请,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与所在乡镇共同制定规划方案,最后经县级层面统一论证后上报立项。其中,初步申请、规划方案两个步骤必须经过村“四议两公开”。

三、总结提升、巩固成果

坚持边探索、边总结、边提升,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因地制宜,为发展挤出空间。立足村庄实际不搞一刀切,坚持群众自愿第一原则,将闲置的低效用地挤出来用起来,为乡镇发展腾出新的发展空间。二是利民惠民,让群众长久受益。坚持“建-拆-垦”三步走,实现旧房迁新居无缝衔接。注重突出公益属性,由县属国有企业建设,将出让收益全部用之于民,建设进度、资金使用全程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少花钱甚至是不花钱,就能住进高品质新社区,还能享受到周边产业区高质量就业。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3位发布人介绍了柴胡店镇加快建设“活力新城、幸福宁津”的开展情况,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宁津县委宣传部联系,电话:5225509。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目录管理登录 |  政务邮箱 |  政民互动后台
中共宁津县委 宁津县人民政府主办 宁津县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监督电话:0534-5222244 地址:山东省宁津县中心大街17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14220021 鲁ICP备06041326号 鲁公网安备 37142202000130号
支持Ipv6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