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宁津县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卫兵先生,县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王明宏先生,县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洪涛先生,县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爱彬先生,向大家介绍我县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开展情况。
首先,请杨卫兵先生介绍宁津县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情况。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好!首先,我代表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宁津分局,对各位媒体朋友、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近年以来,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宁津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县经济绿色发展。
一、以优良的环境质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县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其中,PM2.5、PM10、SO2、NO2四项指标浓度较2015年分别改善55.6%、51.9%、77.8%、34.8%。今年以来,我县空气质量继续得到提升。2022年1-9月份,我县PM2.5均值全市第5名,改善率12.2%,全市第3;PM10均值全市第1,改善率14.9%,全市第1;空气质量优良率77.2%,全市第2,同比改善7.7%,全市第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市第3,改善率6.7%,全市第5。
十年以前,我县境内水质普遍为劣V类水体,通过近年来的系统治理,我县地表水普遍达到IV类水水体以上,逐渐恢复了河流生态,野生鱼类逐年增多,户外垂钓已成群众休闲放松的娱乐方式。今年1-8月份,我县河流水质综合指数为5.54,排名全市第二名,其中省控马颊河孟家闸断面水质指数5.76,省控漳卫新河老寨子桥断面水质指数5.32,均优于市级考核标准。
通过加强与自然资源、科信等部门紧密配合,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专家评审,全县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常年保持100%。
六五环境日期间,举办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环境日宣传活动被《山东新闻联播》报道,《让企业少跑腿,德州宁津高效环保服务助力企业绿色发展》等经验做法、《山东宁津:生态美引来白鹭飞》等生态美景均在《中国环境报》报道。
宁津县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在得到上级部门和新闻媒体关注认可的同时,也增强了全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以重点举措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牵头抓总,切实发挥环委办实效。巩固县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对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牵头、协调、抓总的作用,督促14个专业委员会各负其责,压实各成员单位责任,全面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工作要求,强化共管共治环保工作大格局,保障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截至目前,县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累计组织召开各类生态环境会议20余次,印发工作通知、简报184份,撰写各类汇报材料30份。一是在大气污染防治“冬防”攻坚、烟花爆竹禁售禁放、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中积极履职,对重点问题、重点环节、重要点位开展巡查督导,累计督办整改各类问题300余个,有效保障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二是用好环保问题管理平台,实现环保问题日常巡查、整改跟踪全环节留痕,推动各部门环保职责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已累计上传平台督办问题400余个,办结率100%。
科学治气,深入开展“蓝天保卫战”。一是圆满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冬防”工作任务。我局全面做好8家重点企业、24家白名单企业以及719家生产调控企业的日常监管,全体工作人员放弃春节假期分组帮包企业,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期间共出动检查1500余人次;二是全面加强PM2.5与O3协同治理。组成专项检查组针对我县重点涉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的企业、加油站等进行排查,积极帮扶存在问题的企业完成整改,提高VOCs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三是有效开展夏秋季秸秆禁烧工作。我局组建5个巡查组,全体工作人员下沉参与秸秆禁烧工作,实地查看是否落实各项禁烧措施,帮助乡镇查找薄弱环节,及时消除问题隐患。
重拳治水,稳步推进“碧水保卫战”。一是加强日常的巡河、取样,出具有效河流监测数据150个,紧盯断面在线监控数据,时刻掌握水质状况,进行科学预判,对单一因子异常升高的情况进行提前预警,及时解决河流超标隐患;二是开展河湖水质隐患排查和河流总氮问题排查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共同开展河湖水质隐患排查和总氮问题排查工作,推动我县河流断面汛期的水质稳定,累计完成80个问题整改;三是对全县排查出的162个入河排污口建立工作台账,细分责任主体,分类进行整治。同时,加强日常工作的指导和调度,对完成整治的进行现场销号,确保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减少根源上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
精准治土,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一是开展黄河流域固体废物排查整治清废专项行动,联合有关乡镇对省市下达的80个信访点位清单进行现场复核;二是重点监管现有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每季度开展一轮专项执法检查,在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责任的同时,逐一开展污染隐患排查,排查出污染隐患问题14个,均及时完成整改并通过专家验收;三是对全县涉废企业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确保辖区内涉危险废物企业在危废贮存、转运和台账记录等方面实现规范化管理。今年以来,对企业危险废物转移现场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现场督促转移63车次,转移危险废物1375.2吨。
逐步完善智慧化监管,提升科学治污水平。充分运用涉气污染物排放分级监控智慧系统,借助在线监控、电能监控、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高科技手段远程、实时、精准监测、监控重点企业704家,精准执法、科学治污能力显著提升,缓解了我县企业基数大、分布分散和执法人员不足带来的监管难题,提升了环境执法监管效率。
突出重点,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2022年1至9月,我局共受理环境信访举报466件,较2021年同期同比下降28.7%,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4月30日、6月1日,先后两次组织召开了全县环境信访工作专题会议,从“真重视”“早入手”“常研判”“真解决”“严落实”五个方面出发,坚持做好“五个结合”,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我局为贯彻落实好县级会议要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环境信访投诉举报案件调查处理过程、办理结果、反馈情况、举报奖励情况、材料归档等环节细化全过程管理,全面提升环境信访工作实效。
谢谢大家。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问题1:您好,我是宁津报的记者。刚才听杨局长介绍,近年来,我县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蓝天白云天数的增多,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但随着进入秋冬季,空气质量面临严峻挑战,请介绍一下如何保障我县秋冬季的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王明宏:谢谢您的提问。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县通过采取“压煤、抑尘、控车、除味、增绿”等有效措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历史性成效,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优良天数逐年增多。我县空气质量优良率2020年、2021年已连续两年位于全市第一。截至目前,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县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增加了15天,“良”的天数增加1天,“轻度污染”天数减少7天,“中度污染”天数减少1天,“严重污染”天数减少4天。
秋冬季是全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局作为我县大气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将积极协调、配合住建、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通过调研、督导、科技帮扶等有效措施,统筹推进我县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改善全县的大环境质量。
我县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清洁煤、煤改气、煤改电推广力度,加大“禁燃区”巡查频次,杜绝燃烧高污染燃料,让人民群众清洁、温暖过冬。二是充分利用科技支撑,做到科技治污,精准治污。利用无人机、红外成像仪、便携式FID、恶臭检测仪等先进的环境监测设施,加强环境管理,严厉打击污染物超标排放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三是强化扬尘防治。督促建筑、道路等施工工地全面落实扬尘防治措施,企业物料堆场严格落实物料封闭贮存、封闭输送、洒水保洁、车辆清洗等控尘抑尘措施。四是加强移动源监管。我局和交警大队、交通运输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对县域内国、省、县道的重要路段进行固定与流动检查,在县域内车流量较大的路段对运输车辆进行尾气检测。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查,加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监测监管,查处场内作业机械、车辆超标和冒黑烟等问题,保障人民群众清洁出行、安全出行。五是强化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工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强化秸秆禁烧管控,落实网格化监管要求,全面实行秸秆禁烧管控。六是加大涉VOC企业的监管。将涉VOCs企业纳入重点监管企业,开展不定时检查及夜查等多种方式,确保企业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同时对加油站进行联合帮扶行动,严防超标行为。七是秋冬季每月开展2次走访排查,全面摸清问题底数。八是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高标准完成应急减排清单修订,积极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落实应急减排措施,减轻重污染天气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
今后,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宁津分局将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通过县大气专委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配合,县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扬环保铁军的优良作风,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措施,进一步改善我县大气环境质量,以优良的环境指数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问题2:您好,我是宁津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为促进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县于2017年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以便更好地加强对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为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所在单位,请问是如何发挥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统筹协调作用的呢?
张洪涛:谢谢您的提问。
你好,我兼任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的副主任,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一直以来,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严格按照“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进全县生态环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对群众反映的身边环保问题严格督促相关部门办理到位,助力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办的主要工作职责。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推动县委、县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督促推动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组织开展中央、省、市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等。通过督导各部门环保工作职责的落实,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健全完善“大生态、大环保”工作格局。
再就是通过协调督促各部门单位的责任落实,切实解决好油烟异味、噪声扰民、水体黑臭、垃圾乱堆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联合住建、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深入开展生态环保联动检查,形成强大合力,依法从严从快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问题”,作为受职权部门关注的“大事情”切实来抓。
为了更好、更快的解决群众身边环保问题,我办紧跟广大人民群众诉求,实行“线上+线下”双渠道方式维护群众权益。“线上”方式是打造了“宁津县生态环境问题管理平台”,搭建了“互联网+督导+办理”三级模式,既提高了部门解决环保问题的水平和质量,又便于社会各界实时监督各部门单位履职尽责。“线下”方式是实行有奖举报制度,由专人负责,坚持有件必接、有接必办、有办必回,今年以来,我办共收到举报热线电话60余件,办结率100%,为参与举报的群众及时发放奖励资金。在受理群众举报工作上,我办坚持提高办事效率,缩短诉求周期,保障结案时效性,最大程度维护群众利益。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办将继续发挥好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牵头作用,紧绷状态,保持定力、强化执行力,切实把各项工作措施抓实抓细抓到位,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建设“活力新城、幸福宁津”贡献力量。
问题3:您好,我是智慧宁津的记者。生态环境局作为六大执法部门之一,在稳经济促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王爱彬:谢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稳增长、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一手严守底线,抓严格执法,对恶意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一手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抓帮扶服务,凸显执法温度,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坚强的生态环境执法保障。
重点做好“四个转变”,进一步优化执法方式。
一是推行“差异化”执法+“非现场”监管,从“经验治污”向“精准治污”转变。我局深入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将20家模范守法、信用良好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实施差异化监管,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通过减少执法检查频次、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实行柔性执法等方式开展日常执法监管。
二是实行“裁量权”优化+“包容式”免罚,从“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转变。我局将健全“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清单制度等作为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严守生态环境底线措施,结合全县实际,细化11种不予处罚的适用情形,给予企业适度的容错改正空间,通过柔性执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今年以来,对10余家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解读相关法规政策,帮扶指导问题整改,助推企业提升法治意识。
三是推行“精准式”投放执法资源+数字化监管,执法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我局通过运用污染源自动监控、无人机巡航、电能监控、视频监控等非现场监管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同时,在全市率先打造涉气污染物排放企业分级监控智慧化系统,实现远程监控、精准治污目标。截至目前,已对全县170家企业安装电能监控、43家企业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设备、484家企业安装视频监控,通过数字化监管模式减少现场执法,实现靶向执法、精准打击,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4起,有效的提升了执法监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四是“帮扶化”指导+“服务型”解难,从“督导检查”向“助企纾困”转变。推行“执法+服务”的执法理念,以监管对象所需所急为出发点,助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全面彰显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和温度。对74家涉VOCs重点监管单位实施“一对一”指导帮扶,通过预先提醒、主动指导、及时纠正其违法行为等方式帮助企业及时整治存在的环境问题。
下一步,我局将以彰显柔性执法温度为目标,持续转变执法方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保障我县高质量发展。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4位发布人介绍了我县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开展情况,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宁津县委宣传部联系,电话:5225509。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