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宁津县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海东先生,县文旅局一级主任科员张秀峰先生,县文旅局四级主任科员魏志伟女士,向大家介绍我县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开展情况。
首先,请孙海东先生介绍今年宁津县文化旅游总体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宁津县文旅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兴文、融合创新、相互赋能”的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多措并举、砥砺奋进,文化和旅游工作开启新篇章、实现新突破。
一、坚持党建引领,促进队伍建设。
在党建引领下,以“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标准,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强化责任担当,严肃纪律规矩,增强了文旅系统凝聚力,提振了党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精气神。
二、紧抓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不放松。
组织召开了疫情防控培训会,制定了《宁津县文化和旅游局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工作方案》,全局干部职工均包保一家重点文旅场所,落实责任到人,每周至少督导检查3次,实行网格化、精准化、责任化监督管理。
三、成功举办第三届德州市旅游发展大会。
9月24日—25日,德州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宁津县成功举办,同时举办了宁津县第十届全国蟋蟀大赛、“活力新城·幸福宁津”杯全民健身活动、文旅宣传推介等系列活动。大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我县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修建了7个文体广场。二是实施文化广场“亮化”工程。为各乡镇100个社区安装太阳能灯具,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三是为350个农家书屋补充书目共2万册。
五、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宁津县文旅局多措并举,切实增强老百姓文化活动的参与感,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满意度。一是有力推进文体三有建设工作。全县552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均建有一个室内场所和一个室外场所,建有三支文体队伍,并常态化开展活动。全县建立36个三有示范点。截至目前,我县共开展县级文体活动45场,镇街级文体活动100余场,村级文体活动600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开展552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放映6000余场公益电影,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三是持续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演出,今年截至目前演出4场。四是线上文化演出活动备受好评,其中文化馆《百姓剧场》惠及群众10000人次。
六、进一步丰富旅游产业要素。
一是鼓励、指导德百杂技蟋蟀谷提档升级,策划推出音乐啤酒节等夜游活动、开发研学体验游产品。成功申报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二是积极组织崔杨村、郭皋村、龙潭村、孙其宾村,申报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景区化村庄。其中,崔杨村已成功入选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德州市仅两个村庄上榜。
七、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通过积极申报,艺术学校入选省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大刀传奇》被认定为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宁棠湖埙制作技艺、宁溢醋传统酿造技艺、宁津圆梦剪纸、相衙镇杠子火烧传统制作技艺4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宁津剪纸入选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宁津烙画入选市级非遗传习所;王家园子醋、晨晟剪纸、保德龍驴肉、桂花剪纸、珍木艺木雕5项非遗入选德州市首批非遗工坊;“宁津县积极打造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新体系,力促非遗和旅游‘1+1>2’”入选2021年度德州市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八、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经过积极申报,长官清真寺入选省级文保单位。争取国家文保资金100万元,用于烈士祠修缮,目前已完工并通过初步验收。二是加大挖掘保护力度,组织申报评审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是积极推进考古前置推进工作。根据我县历史沿革以及地下文物分布状况,全县区域划分为一、二、三级文物分布区,将文物保护相关工作前置到用地审批之前。
九、文化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组织12家文旅企业参与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共发放消费券20万元,拉动文旅消费增长。扎实开展“扫黄打非”“清源、净网、秋风、护苗、固边”等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448人次,检查经营单位872家次,召开文旅行业从业人员培训会议5次,约谈经营单位15余家次,整改问题50余个次,行政处罚案件4起,全年文旅市场秩序平稳有序。
十、获得各项荣誉。一是在“技能兴德”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宁津县参赛选手分别荣获“金牌网络主播”“网络主播一等奖”1名,“金牌讲解员”“讲解员一等奖”1名,“讲解员三等奖”1名以及“优秀奖”5名。二是在德州市第八届广场舞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德州市群众合唱展演活动、群众性小戏小剧展演中均荣获全市三等奖。三是在第十七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中,我县参赛选手荣获省级优胜奖;在第五届全省少儿诗词诵读比赛中,我县参赛选手荣获省级二等奖;在“筑梦新时代·争做好少年”全市少儿征文比赛中,我县参赛选手荣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5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我馆荣获优秀组织奖。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问题1:您好,我是宁津报的记者。宁津县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主要做了哪些工作,目前效果如何?
孙海东:谢谢您的提问。
一是为丰富基层群众精神生活,使基层群众文体活动有固定场所、有稳定队伍、定期开展活动,县文旅局大力推进文体三有建设工作,全县552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均建有一个室内场所和一个室外场所,建有三支文体队伍,并常态化开展活动。截至目前,我县共开展县级文体活动45场,镇街级文体活动100余场,村级文体活动600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全县建立36个三有示范点。
二是“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有力推进,县文旅局不断创新精品文艺节目,选拔优秀文艺团队,深入全县各个乡镇、街道,将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百姓家门口。今年我县共有12支队伍参与演出,节目形式多样,有杂技、戏曲、歌舞、曲艺等多种形式,共演出572场,覆盖全县552个行政村。
三是我县持续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演出,今年截至目前演出4场。
四是2022年采购了100套文体小广场太阳能照明灯具,方便群众晚间文化娱乐活动。
问题2:您好,我是宁津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宁津县的非遗工作有哪些?请介绍一下。
张秀峰:谢谢您的提问。
今年以来,宁津县高度重视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有效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结合宁津县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实际情况,把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来抓。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力促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积极挖掘、培育,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经过调查研究、深度挖掘、积极申报,宁津县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国家、省、市、县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工程,经过深入挖掘、有效申报,宁津圆梦剪纸、宁溢醋传统酿造技术、棠湖埙制作技艺、相衙镇杠子火烧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德州市第七批市级“非遗”名录。宋俊英、吕书静、王彦超等10名非遗传承人入选德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截至目前,宁津县非遗项目共有51项,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宁津杂技;省级非遗项目4项:宁津斗蟋、王家园子醋传统酿造技艺、刘记丫头蟋蟀罐传统制作技艺、大柳面手工制作技艺;市级非遗项目15项;县级非遗项目3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5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人。同时,加大投入、有效指导,加强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建设,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宁津县艺术学校成功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有效培植、积极申报,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宁津县晨晟剪纸艺术培训中心(宁津剪纸)入选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宁津县蕴雅亭培训中心(宁津烙画)入选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二)通过举办非遗文化活动,促进非遗文化活态传承
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德州市旅游发展大会“匠心手造 缤纷非遗”宁津非遗展,共26家文旅企业参加,山花剪纸、桂花剪纸、大柳面、保店驴肉等170余种产品参与展销活动,交易总额达到50万元。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德百杂技蟋蟀谷开展非遗购物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惠民演出和非遗保护相结合,让送戏下乡与非遗传承融合,宁津县非遗项目每年送戏下乡演出600场以上。开展了非遗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市民和游客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意识,推进非遗文化活态传承。
(三)力促非遗与旅游融合,实现“1+1>2”
创新非遗演艺作品,充分挖掘、展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宁津杂技的魅力,策划、编排、推出《大刀记》杂技剧,打造宁津县非遗工作亮点,并成为开展宁津县旅游演艺活动的龙头非遗演艺产品。大型杂技剧《大刀传奇》非遗工作被认定为2021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成为我市两个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的工作之一。同时,在有效保护非遗项目前提下,推进“非遗+旅游”有效融合,将德百杂技蟋蟀谷景区纳入宁津县一日游、二日游线路。以德百杂技蟋蟀谷为龙头,推出非遗美食之旅、手工艺体验之旅、民俗感受之旅、非遗研学之旅等具有鲜明宁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受到游客的欢迎。 宁津县积极打造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新体系,力促非遗和旅游“1+1>2”成功入选2021 年度德州市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名单。
(四)加大宣传力度,力促宁津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精心组织、策划山花剪纸、桂花剪纸、丫头蟋蟀罐等非遗项目和旅游品牌参加第四届山东手造创新设计大赛和山东手造优选100活动,进一步擦亮宁津非遗文化名片。根据山东手造进景区进酒店进超市进工坊进服务区的“五进”要求,积极打造非遗工坊14处,山东手造宁津好品宁津县展示体验中心2处,山东手造宁津好品宁津县展示销售专区20处,力促宁津好品入选山东手造项目库达到79项,在全县掀起保护非遗文化、传承山东手造的热潮。为进一步激活全县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商品,开展宁津县“十大乡土特产”、“十佳旅游产品”、“最具魅力民族文化传承”征集活动,赢得社会广泛关注、参与。此外,以非遗带流量、以非遗带热度,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积极开展线上宁津非遗文化展示、宣传,以老百姓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带动非遗活起来、火起来,焕发持久有效的生命力。
问题3:您好,我是智慧宁津的记者。宁津县2022年文旅局在旅游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什么成效?
魏志伟:谢谢您的提问。
一、成功举办第三届德州市旅游发展大会
今年9月25日,第三届德州市旅游发展大会在宁津举行,本届大会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大会期间,举办了宁津县第十届全国蟋蟀大赛、“活力新城·幸福宁津”杯全民健身活动、宁津文旅资源宣传推介等系列活动。京津冀鲁有关城市文化旅游领域企业代表、国家及省旅游行业协会代表、国内知名文化旅游专家、重点文旅企业、旅行社和旅游投资公司负责人等参会,为“大德之州·幸福宁津”文旅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开幕式上组织了文旅招商项目签约和金融服务文旅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签署仪式。通过举办旅发大会,有力推动了宁津县文化旅游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提速。
二、积极完善旅游产业要素
一是积极组织德百杂技蟋蟀谷景区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2年8月);二是通过提升打造,积极引导和组织柴胡店崔杨社区申报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22年9月);三是组织开展星级旅游民宿申报工作。2022年度共推荐德百温泉花园酒店、宁东商务酒店、保店大酒店等三家申报星级旅游民宿,目前正在等待省文旅厅审批。通过旅游要素的进一步完善,有效改善了我县旅游发展环境,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品牌形象。
三、强化宣传,提升形象
一是聘请专业公司制作宁津县文化旅游宣传片和文旅宣传册,在第三届旅发大会期间,向与会嘉宾进行宣传推介,提升宁津县文化旅游形象。二是积极组织参加市文旅局、市人社局、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技能兴德”职业技能大赛,宁津县文旅局荣获“优秀组织奖”,宁津县参赛选手分别荣获“金牌网络主播”“网络主播一等奖”1名,“金牌讲解员”“讲解员一等奖”1名,“讲解员三等奖”1名,以及“优秀奖”10名,“中式烹调二等奖”1名,“中式烹调三等奖”和“西式烹调三等奖”1名,长官包子、大柳面荣获“德州十大名吃”荣誉称号,保店驴肉荣获“德州十大名品”荣誉称号,宁津4家参赛企业荣获“德州市特色饭店”荣誉称号,通过组织这次大赛活动,集中展示宣传了宁津县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有利于提高我县文旅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策划推出精品旅游线路产品
一是推出冬季冰雪游旅游产品。依托德百蟋蟀谷滑雪场项目,营销策划冬季冰雪体验游旅游产品,为冬季旅游市场增添活力。今年以来,冬季冰雪游线路产品吸引游客达到4万余人次。二是利用暑假期间,结合实际,依托德百杂技蟋蟀谷景区,策划推出集“家风家训教育”“玉器文化科普”“红色大刀文化”“童趣游乐体验”四大主题为一体的研学旅游产品。以沉浸体验与互动教学为核心,通过“国学+科普+演艺+研学”模式,达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目的,目前成为越来越多研学团队和亲子出游的首选。今年暑期以来,参与研学游的游客量达到4000余人次。
回答完毕。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4位发布人介绍了我县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开展情况,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宁津县委宣传部联系,电话:5225509。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