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宁津县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臣红先生,县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沈春玲女士,县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磊先生,向大家介绍我县在卫生健康方面的开展情况。
首先,请赵臣红先生介绍宁津县卫生健康发展总体情况。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前对宁津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县卫生健康系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聚焦保障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不断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健康宁津”建设迈出坚定步伐,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呈现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
一、慎终如始,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今年以来,我县共发生1起本土疫情,并在一周内实现社会面清零,疫情处置及时得益于防控能力的大幅提升,一是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升。我县现有采样点326个,储备采样人员1304人,4个实验室及1个方舱实验室,同时增加18台扩增仪及相关配套设备,达到日检测能力3.8万管。二是隔离处置能力大幅提升。争取债券3500万元建设标准化集中隔离点504间;同时储备16处隔离点,2851个隔离房间作为后援保障。今年七月份,举办德州市暨宁津县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演练,代表德州市参加全省疫情防控技能竞赛。三是医疗救治能力大幅提升。启动建成22个智慧接种门诊,各个年龄段疫苗接种全部达到省定标准以上,累计接种疫苗111.2万剂次。同时加强定点医院、“一点两区”医院和后备定点医院管理,准备救治床位200余张,进一步提升我县疫情防控整体水平。
二、为民服务,不断提高县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一是扩大增量,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项目被列入全县2022年十大惠宁民生实事——医疗康宁项目,2023年12月底竣工验收完成,建成后,可容纳1000张床位,增加门诊面积2.1万平,增加停车位1000个。县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护理、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也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设计床位420张。县妇幼保健院打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查体、产前筛查、产后康复、儿童保健、妇女保健为一体的医疗保健服务,通过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等级评审。全县医疗资源布局更趋合理,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
二是做优存量,助力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提档升级。我县目前共有三家二级公立医院,共有重点专科14个,特色专科14个,3个科室被遴选为德州市省级医学重点专科创建项目,13个科室争创市级重点专科。县人民医院依托千县工程,高质量发展“20大中心”建设,打造专科知名品牌。打造“心电一张网”,打通患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共计铺设站点248家,全县急性心梗死亡率由原来的10%下降至2%,今年被评为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十大惠民应用场景”县级第一名。县中医院建立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国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省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推出“智慧医护到家”,开辟“智慧共享中药房”系统,实现中药县域内一日内快递送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系统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建成1500平方米的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融合医疗、教育、潜能开发、早期促进、形体矫正等项目类别,成为德州市首屈一指的儿童康复中心。作为我县脑瘫、智力低下、孤独症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康复中心实行医疗报销、残联专项资金补助、医院减免的康复帮扶模式,实现了贫困残疾儿童就医康复“一站式”结算,今年1-10月份累计为残疾儿童减免费用74.23万元。
三是激活变量,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高质量发展。县人民医院与省立医院、齐鲁医院、山大口腔医院等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定期派驻专业技术人员来院进行坐诊、查房、手术指导、会诊、专题讲座等。县中医院于今年七月份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正式成为医联体合作单位,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了医院专科建设水平、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县妇幼保健院目前与4家上级医院合作,通过协作,在妇女儿童疾病诊疗、转诊、会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业务发展等方面均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所有医疗机构严格执行药品零利润,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逐年降低,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三、强基固本,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争取债券4000万元在柴胡店建设6层楼、200个病床的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二级精神卫生中心,构建农村地区30分钟重点疾病救治服务圈。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目前我县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11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山东省服务能力提升标准;17家基层医疗机构远程影像中心和18处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已完成建设,建成19处中心村卫生室,其中152家卫生室配备了智慧随访设备,235家卫生室配备了康复理疗设备。从县级医疗机构已派出13名业务院长到薄弱乡镇卫生院开展帮扶,以“技术下沉、对口支援、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为突破口,实现优质资源下沉、区域资源共享,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同时为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治疗的需求,目前我县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服务。基层医疗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升,群众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显著改善。
四、普惠共享,持续保障重点人群照护服务
一是关注老年健康。我县医疗机构均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在“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融合”和“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两方面上找准结合点,全面打造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柴胡店镇被推荐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乡镇”,时集镇杨西川社区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家医疗机构创建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县医院被评为“德州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示范单位”。为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245万余元。二是呵护婴幼儿健康。全县现有托育服务机构21家、备案8家,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位数1667个,为做好全县儿童健康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三是聚焦女性健康。为更好服务广大群众,实施婚前孕前保健“一站式”服务,免费为1.7万名适龄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四是关爱计生家庭。为全县8588名发放计生家庭奖扶特扶金766.234万元,为301人办理失独家庭护理险6.02万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卫健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宁津县卫生健康局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走在前”奋力开新局,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严格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是多措并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强全县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卫生健康数字赋能,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实现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等医疗健康信息院间调阅共享,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度、满意度。推动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床旁结算、诊间结算、床旁入院办理等服务模式,优化就医流程,改善患者体验。
三是积极夯实筑牢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力争2022年底,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计划创建机构4家,拟创建7个基层特色专科,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档升级,构建“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格局,建成1处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
四是持续优化提升“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服务机构。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12大类服务,促进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加快托育机构备案进度。建成1处特殊健康状态儿童评估和接种门诊。
五是全心全力推进“健康宁津”创建行动。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力争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和9个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积极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6%。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勇担新使命。宁津县卫生健康局将进一步强化担当,狠抓落实,以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为目标,推动卫生健康工作再上新台阶。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问题1:您好,我是宁津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百姓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我县卫健部门在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呢?
沈春玲:谢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我县按照“抓改革、促发展、补短板、提水平”的要求,全力补齐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短板,增强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供给能力。
(一)医疗卫生优质资源不断下沉。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我县在县级医疗机构选派优秀卫生人才到薄弱乡镇卫生院任“业务院长”。截至目前,我县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选派了13名“业务院长”派驻乡镇卫生院,帮扶乡镇卫生院培养了普外、肛肠外、推拿、内科、中医科等业务骨干,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在辖区开展多次义诊或健康教育讲座,惠及4000余人次。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实现了“四个一”和“三个提升”,满足了群众的就医需求。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以三年规划为指引,依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截至目前,我县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山东省服务能力提升标准,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基本标准,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已达到市对县的考核指标25%的要求。今年,我县有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建“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目前正在评审阶段。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功能、设备配置、运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群众的就医体验得到进一步改善,辖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二是积极推进中心村卫生室建设。自2022年起,利用三年时间,逐步建成以中心村卫生室为主体、一般村卫生室和村卫生室服务点为补充,公益特色鲜明的新型村级卫生服务体系,原则上以2.5公里服务半径为宜,形成更加方便可及的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2022年,我县新建(改建)12处中心村卫生室,县卫健局对新建(改建)中心村卫生室严格按照六室分开等要求设计了图纸,建立了工作台账,定期调度建设进度,督导检查达20余次。目前,我县12处中心村卫生室已全部完成了规划设置、房屋建设、人员配备、设备配置、制度完善等相关工作。同时开展示范村卫生室创建,共创建省级示范村卫生室1处、市级11处、县级46处。
(三)公卫服务质量取得显著成效。扎实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老年人健康管理等12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逐年增长,由原来人均15元增长至人均75元。每年为辖区内常住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以此来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为0~6岁儿童、孕13周前的孕妇建立并统一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在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新生儿满28天后进行新生儿家庭访视和满月健康管理,3个月~36个月龄期间进行8次随访,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为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2019年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工作,在新生儿家庭访视以及0-6岁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时做好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为孕产妇进行1次产前随访,孕中、晚期各进行2次随访,提供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和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全县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20931份,65岁以上老年人查体55385人,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202个,下村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服务,签约率达48.8%,通过面对面问诊,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健康服务。
问题2:您好,我是宁津报的记者。了解到宁津县在中医药综合改革推进工作中的进展比较快,请介绍一下具体做了哪些工作,都有什么新举措?
何磊:谢谢您的提问。
宁津县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在2014年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
一是统一思想,正确认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我们始终把中医药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呈现出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的促进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强化工作职责,构建了全县中医药发展协同推进机制。今年,由县委牵头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梳理6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明确了方向和任务。对中医药传承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和更严要求。坚持逐年加大对中医药事业投入支持力度,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开展德州市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引进提升工作,牵头县中医院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签约组成医联体。在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设了中医综合服务区。
二是传承精华,提质升级强中医。全县围绕“2个重点专科,5个中医全科化,30个优势病种、50余项中医适宜技术”,结合“中医日间病房”诊疗新模式,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设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国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4个省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设中医综合服务区,85%的村卫生室开展4种以上传统中医医疗业务。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积极推进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工作。目前,牵头县中医院与3家乡镇卫生院建成智慧中药房医共体新模式,初步取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群众得实惠”的突出成效。下一步总结首批试点的经验、改善不足,在2022年底前,实现县域范围内的智慧配送功能,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中医药服务需求。
三是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文化入脑入心。强化名师引领,建立国医大师王世民工作室、岐黄学者连方工作室,打造“国医大师—名老中医—中青年名医—学术骨干”的中医药人才梯队,助推全县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传承中医药学术精髓,深入开展中医药文献和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整理古籍文献资料《济世堂》,成功入选省中医药挖掘和知识保护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应用现代数字技术,推进中医药古籍文献数字化。连续11年举办“宁津县中医文化膏方节”,在全市率先发起“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省级项目,精心打造“中医本草文化园”,宁津中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全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有力推动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田卫东书记在德州市中医药大会上的具体要求,落实落细4个目标,10项任务,继续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支持力度,实行目标责任制,设立专项行动任务清单,形成推动我县中医药发展的整体合力。全面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积极对接,主动融入山东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工作大局,全面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营造中医药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建设健康德州作出宁津贡献。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3位发布人介绍了我县在卫生健康方面的开展情况,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宁津县委宣传部联系,电话:5225509。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