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进入关怀模式
宁津县人民政府

【统计公报】2022年宁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4日

2022年宁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津县统计局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宁津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极具挑战的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目标,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创新实干奋勇前行,较好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活力新城、幸福宁津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7亿元,按可比价格(下同)计算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0亿元,同比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29.89亿元,同比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125.89亿元,同比增长5.4%。产业结构比例为9.246.144.7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22年,全县民营经济户数41094户,同比增长6.8%;注册资金546.73亿元,同比增长28.1%

 

 

二、农业

 

 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34亿元,同比增长1.5%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7.18万亩,同比增长0.01%,粮食总产64.54万吨,同比增长0.6%。小麦播种面积71.17万亩,同比增长0.1%,总产32.43万吨,同比增长0.4%;玉米播种面积64.80万亩,同比下降1.4%,总产31.80万吨,同比增长0.4%。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9.41万亩,同比增长3.3%,总产40.03万吨,同比增长3.5%。棉花播种面积0.75万亩,总产676.40吨,同比增长13.3%。油料播种面积0.11万亩,同比下降63.6%,总产349.23吨,同比下降30.4%

 

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64.54

0.6

其中:小麦

万吨

32.43

0.4

      玉米

万吨

31.80

0.4

棉花

676.40

13.3

油料

349.23

-30.4

蔬菜及食用菌

万吨

40.03

3.5

水果

万吨

1.13

6.6

生猪年末存栏

万头

16.48

-21.0

牛年末存栏

万头

2.57

-18.4

羊年末存栏

万只

4.85

-9.2

肉类产量

万吨

2.45

-25.3

禽肉产量

万吨

1.63

19.3

禽蛋产量

万吨

3.19

-30.0

 

林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2022年森林覆盖率10.27%,林地面积9685公顷,苗木面积453公顷,经济林面积273公顷。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成效。截至目前,我县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191.78万千瓦,较去年增长1.9%,农机化综合水平已达到94%以上。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5200余台,较去年增加6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831台,较去年增加4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79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2014,各类小麦玉米精播机 9258台。小麦生产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高效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三、工业

 

工业增长步伐稳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共有188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8.48亿元,同比增长6.4%;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达4.8%。实现营业收入127.09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润总额6.11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25.16亿元,同比增长2.6%;利润总额5.30亿元,同下降5.3%,制造业利润率达4.2%

 

 

  

产业结构渐趋优化。规模以上企业中电梯制造业培育成效显著,实现营业收入9.97亿元,同比增长40.3%;健身器材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6.71亿元,同比下降2.5%,利润总额1.12亿元,同比下降15.4%。高新技术企业65家,产值增速达7.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达39.2%。电梯、健身器材、专用机械设备、农副产品深加工、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6.0%15.7%7.5%6.3%1.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1.00.61.20.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2.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4.3%,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9%,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8%。民间投资同比下降9.2%;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6.6%;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2.3%

 

房地产市场运行放缓。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16家,比上年增加2家;房地产项目22个,与上年持平。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8.1%。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7.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2.3%。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3%。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7.8%。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26.2%

 

 

 

 

 

 

建筑业稳步拓展。全县资质内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7家,比上年增加6家。完成总产值同比增长7.5%;签订建筑合同额同比增长19.0%

 

 

 

 

五、经济贸易

 

消费市场活力不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98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32亿元,增长10.3%。按经营地统计,限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72亿元,增长9.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61亿元,增长35.3%。按消费形态统计,限上商品零售额9.65亿元,增长9.3%;餐饮收入额1.67亿元,增长17.4%。按行业类别统计,限上批发业零售额1.08亿元,增长55.7%;限上零售业零售额8.48亿元,下降5.0%;限上住宿业零售额332.7万元,下降24.1%;限上餐饮业零售额1.73亿元,增长16.4%。限上法人单位主要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下降45.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6.8%;通讯器材类下降29.2%,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3.5%;化妆品类下降10.5%。网络零售上涨明显,较去年同期上升146.1%

 

   

 

城乡市场保持稳定全县大型市场交易额48.3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年成交额过亿元的7处,5亿的2处。

 

  对外贸易运行平稳。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43.41亿元,同比增长78.8%。其中:出口40.93亿元,同比增长77.8%;进口2.48亿元,同比增长98.0%。进出口商品结构日趋合理,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其中机械制造类出口额达13.22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32.3%;家具类出口额0.68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1.7%

 

 

 

 

六、交通运输、邮电、安全生产

 

公路运输能力显著增长。全县共有公共汽电车营业户1户,出租汽车经营业户3户,网约车经营业户3户。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100辆,客运量103万人次,运营里程389.5万公里;出租汽车运营车辆163辆,客运量31万人次,运营里程986.75万公里。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业户1户,道路货物运输业户58户,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716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户9户,教练员203人。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县邮政业务总量12685.56元,同比增长4%。国内函件0.96万件,国际及港澳台函件77件;国内包裹快递业务量98.06万件;订阅报纸累计份数443.28万件。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2022年,全县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共3起,死亡 1人,伤 3 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减少2起,死亡人数同比减少 5人,受伤人数同比持平。其中发生建筑类安全生产事故 0起;发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事故0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4.92亿元,同比下降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6亿元,同口径增长18.6%其中:增值税收入24331万元,同比下降30.7%;企业所得税收入8905万元,同比增长48.7%;城市维护建设税2812万元,同比下降19.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98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农林水支出4418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7163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2883万元,教育支出70194万元。

 

注:2022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为同口径增速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9.97亿元,比年初增加52.38亿元。住户存款余额363.60亿元,比年初增加50.81亿元,人均储蓄存款77709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3.98亿元,比年初增加20.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1.58亿元,比年初增加3.5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6.90亿元, 比年初增加9.94亿元。

 

 

八、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22年拥有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小学学校58所(含4个办学点)小学在校学生(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3.4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教职工1876,专任教师1873体育运动场面积34.8万平方米拥有计算机4578台,图书33.94万册。初级中学15所,在校生(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17781,毕业生6031人。高级中学1所,在校生8942,毕业生2849人;拥有图书5.26册,计算机2089台。普通中学教职工1701人,专任教师1682人,达标体育运动场馆14所,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7万平方米,拥有计算机1731台,图书32.18万册,电子图书124.6 GB。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 3110人,专任教师238 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45人(含送教上门学生),教职工21人,其中专任教师 21人。

 

卫生事业统筹推进。全县共有医疗卫生计生审批机构410个(截止到20223不包括县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年末在职职工人数3263人,其中:卫技人员2714人。各类卫生机构开放床位1889张,诊疗人次数250.78万人次,其中:门急诊人次数达247.45万人次。

 

九、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74772户,总人口480493其中:城镇人口156612人,乡村人口323881人;女性234571人,占总人口比重48.8%17岁以下92841人,占总人口比重19.3%60岁及以上132388人,占总人口比重27.6%。全年出生人口2419人,出生率5.03‰;死亡人口7273人,死亡率15.14‰;人口自然增长率-10.10‰。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28元,同比增长5.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00元,同比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29元,同比增长7.1%

 

 

 

 

 

注:

1.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2.各类市场主体包括在行政审批服务局登记注册的国有集体性质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企业包括在行政审批服务局登记注册的国有集体性质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20234